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

第12章 整体性一瞥,割裂的错觉

2025-10-31 16:52
全部RSS 此书RSS

章节导航

音频文本内容

第12章 整体性一瞥,割裂的错觉 你是否曾经看着一条狗并真正地把它看作为完整的狗而看见它?当你真正地看见狗,会发现狗其实很不可思议,狗是什么?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为何来此?何以长成现在这个样子?它看事情会是什么样子?它是如何看邻里小区的?它们有什么样的感情? 孩子们倾向于以这种方式看待世界,他们有着新鲜的目光,每一次看事物都宛若初见。而我们有时候会产生视觉疲劳。我们只是看到狗:看见一只狗等于看到所有的狗(窥一斑而见全豹),所以从未真正地看到它们。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思想和观念而非通过眼睛去看狗。我们的思想更像是一道面纱,阻挡了我们以全新的视角看待事物。进入我们眼帘的事情被思考,由分别心鉴别和归类:一条狗!这种架构式思维实际上阻挡了我们看见一条丰满鲜活的狗。思维在我们的头脑中迅疾加工和分类了“狗”的信号和各种联想,然后以同样的程序转向下个感知或者想法。 在我的儿子只有两岁的时候,他想知道狗的身体里是否有个人。通过他的视角,刹那间我感到无比温暖,我知道他为何这么问,塞奇真是我们家庭的成员,家里有属于它的位置,无论它在与不在,我们都能被感觉到是完整的存在。它在我家的心灵空间中陪伴着每一个人,有着和这个家其他人一样的“人格特质”。我该怎么回答儿子呢? 不仅是狗,其他如小鸟、猫、树或者花呢?犀牛呢?它们都是真正的奇迹。如果你真正地端详它们,真正地意识到它们,真是难以置信的存在啊,就在这里,完美的小东西,鲜活有如本身的样子,全然自在。任何有想象力的孩子都有过成为犀牛、大象或长颈鹿的梦想。但这不是孩子想象力的产物,而是大自然编织的梦想,它们来自宇宙,我们也是。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这样的观念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反而有助于我们更加正念。生活总是引人入胜、魅力无穷的,只要我们撇开遮掩住思维的面纱,即便只是一瞬间。 看待事物和过程有着不同的方式,其中之一是,把狗当作狗,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同时,这只狗也不同寻常,甚至是个奇迹。这完全取决于你怎么看。我们既可以视之为平常也可视之为非同寻常。 当你改变观察的方式,能够看到不同时,狗并未改变。狗还是一如既往地是狗。这就是为何狗、花朵、山川和海洋都是伟大的老师,它们反映了你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你的心念发生了转变。 心念改变了,新的可能性就会出现。事实上,所有的事情都会改变,只要你转变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它们。当你看到事物的完整与彼此联结,同时也看到个体和分别之处,你的思路就会扩展,这种体验或许是一种精妙的自由体验。其深刻和释然。它可以让你超越自身限制性的先入为主观念。看事情更为全面,也必然改变你与狗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在正式的正念练习或者日常生活中,你若能以正念的视角观察所有的事物,定会让你开始以崭新的方式欣赏它们,因为你的感知已经改变。平常的体验可能突然变得不再平常,不是因为事情不再平常,事情还是原本的模样,只是由于你以更加丰盛的方式欣赏它们,而这开启了所有改变之门。 再以进食为例,进食看似平常,每个人都吃,但通常都不会觉察也不太在意,犹如在吃葡萄干的练习中所见,事实上身体可以非凡地消化食物并获取我们所需要的能量。整个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完美组织和精致调节的,舌头和面颊可以把食物保持在牙齿之间,以完成咀嚼,接下来的生物化学过程则把食物消化为小到足以吸收的程度,从而滋养身体,生成细胞,再有效地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因而避免有毒物质在体内堆积,通过这样的过程保持身体代谢和生物化学的平衡。 事实上,我们的身体在正常情况下做的每一件事都精妙和非凡无比,虽然我们可能从未这样想过。走路是另一个绝佳的例子,如果你曾有过不能走路的经历,你就知道这是多么精准和奇妙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凡的能力。看东西和说话也是这样,思考和呼吸,在床上翻身,你能注意到的身体所做的一切皆如此。 对身体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反思都很容易让人得出结论,身体的所为令人惊奇,对于这一点,你会全然地接受。比如,你曾几何时想过肝脏无与伦比的功能?这个内脏中最大的器官,为保证新陈代谢的完美进行,每秒需要发生超过3万个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免疫学家、前斯隆·凯特琳纪念癌症中心的主任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博士在其经典著作《细胞的生命》(The Lives of a Cell)中描写道:虽然对飞行一无所知,但他还是宁愿驾驶一架波音747,也不愿去承担肝脏的功能。 心脏又怎么样呢?大脑?其他神经系统?在它们完美履行职责时,你可曾想到过它们?若是想过,你认为它们是平常还是非比寻常的?你眼睛看东西的能力呢?耳朵听的能力?手臂和腿按照你的意愿挪动身体?脚肩负整个身体的重量并保持着身体的平衡,让你不至于在行走中失去平衡而摔倒?这些身体的能力异乎寻常。我们的幸福感完全和紧密地依赖于身体所有感官功能的整合,这远不止于五官,我们还随时随地需要肌肉、神经、细胞、器官和各个系统。尽管平时我们并不怎么了解也不大会这么去想。我们忘却或者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身体是个奇迹。它自身就是个完整的宇宙,由起源于单个细胞的10万亿个细胞所组成,构成系统、器官、组织和身体的各种结构,并且依靠自身的自我建构能力,自我调节保持自身的完整性并维护着内稳态和细小到纳米层级的分子结构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说,身体有着无法否认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疗愈的能力,在任何一个层面都能照顾好自己。这就是为何我们把每一个正念减压课程的参与者都当成令人惊奇的生灵,我们都是。 身体之所以能够构造和维护这种内在的平衡,得益于身体各方面的有机整合和相互连接的反馈机制的最佳调适。例如,在运用身体方面,在跑步或者登高时,心脏自动地泵出更多的血液,为肌肉提供充分的氧气,以保证其完成任务。任务结束后,心脏输出量则自动地恢复到静息状态的水平,当然,肌肉包括心脏的肌肉也得以恢复。任务足够长的话,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出汗,此乃身体的冷却方式。若出汗过多,会感到口渴,从而饮水,这是身体保持身体有足够体液的方式。所有这些都是高度整合相互联系的调节过程,通过反馈机制得以实现。 这样的相互联系是生命系统的组成部分,当皮肤受损时,会发出生物化学信号,凝血过程被激活,启动止血和伤口愈合过程。若身体遭受细菌、病毒等感染,身体会启动免疫系统以识别、隔离和消灭微生物。如果我们自身的细胞失去了控制细胞生长的反馈机制,则成为癌症细胞,健全的免疫系统会激活特殊类型的淋巴细胞,称为自然杀伤细胞,它们会识别癌症细胞表面的结构变化,在它们对身体造成伤害前消灭它们。 身体的所有层面,从细胞内部的分子生物学到染色体再到器官和系统的整体功能,都被信息流调节,连接着系统的每个部分,对于完成功能而言,这种相互连接十分重要。透过神奇的相互连接网络,神经系统监测、调节、整合身体的所有功能,由特殊腺体、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分泌的无数激素和神经介质,起着化学信号介质的作用,通过血流和神经纤维作用于全身,与免疫系统的全部细胞一起,发挥各不相同但非常关键的组织调节作用。这些信息流的存在使得身体成为整合连续的完整个体。 如果说相互关联性对于维护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那么,它对于心理和社会性有着同等的重要性。感觉使外部世界和内在状态相互联系。给了身体有关外部环境和其他人的基本信息,使我们得以组织出一个统一的世界印象,从而在“心理空间”里发挥功能,学习、记忆、归因、产生情绪回应或反应,所有与精神相关的事情。没有这个一致性印象,我们甚至无法在世界面前有任何最基本的功能。因而身体的组织允许从生理秩序的基础上产生包含心理的秩序。这是多么奇妙!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层面都有其整体性,并蕴含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性当中。整体性总是蕴藏其中,无法从身体中分离出来,也无法从生命呈现过程中相伴随着的精密和紧密性中分裂出来。这一点可以从我们称为“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中看到,这是一组大脑中细胞组成的网络,在看见其他人进行特别的意向动作时会被激活。它们可能是同理心的生物学基础,使我们能够共同感受另一个个体的感受。 这一相互联通性网络扩展超越了个体心理学上的自我。作为人,我们的个体是完整的,同时我们也是更大范围整体的一部分,通过家庭、朋友、庞大社会中的熟人紧密地与人类和地球上的生命相互联通。在我们通过感觉,通过情绪和世界相连之外,还有无数的方式把我们紧密地编织在巨大的模式和不断循环的自然之中,而我们仅仅知道通过科学和思考(即便是这里的土著,也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了解和尊重遵循自然法则的各种相互联通性)。需要强调一点,我们依赖大气层中的臭氧层保护我们免受致命紫外线的损伤,依赖热带雨林和大洋循环保持充足的氧气,依赖大气层稳定的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地球气候变暖。事实上,从科学的角度看,就像盖亚假说认为的那样,地球整体上更像是一个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物体。之所以称为盖亚,是因为在希腊神话中,盖亚是大地女神。这一假说基于大量的科学依据得出结论,同时,很多古老的传统文化也持有类似观点。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相互联通和依赖的,而这种相互联通性和相互依赖延伸到整个地球本身。 **** 通过正念练习可以培育一种能力,感知相互联通性和整体性以及分离和破裂。这种能力部分来自于觉察到我们的思维如何迅速地跳进惯常思维习惯和非觉知的旧辙,进而以特别的方式看待事物。这取决于我们对于事物和自身的观念是否容易地被偏见信念所左右,偏见来自早期形成的对事物的喜恶。要想更清晰地看待事物,看到其本来面目,从而感知事物本质上的整体性和互联性,我们得留意思维的惯常轨迹、长期以来关于人和事物所形成的先入为主的假设。我们必须学习从而以不同的方式和视角看待人和事。 为了展现完整的看待和思考的自动化模式及其固有的力量,我们在第一周的课程时给予减压门诊的人们下面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练习。这一周通常会产生一些压力,因为某些人习惯地认为他们的答案会受到评判,毫无疑问,这来自学校时代的残留。在这个设计中,这个谜题与他们在这个课程中所做的事情有可能是相关的,但直到下节课之前我们什么也不说,而是留给他们自己思考。我们把它叫作九点练习。你可能童年时就知道了。它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并且容易把握的例子,可以诠释我们如何看待问题的方式以及限制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道题是这样的。如图12-1排列了九个点,你的任务是一笔四线连接所有的点,连线不可重叠。不要翻看答案,尝试用5~10分钟解答,如果你以前不知道答案的话。 图 12-1 每次毫无例外的总是有人会从一个角开始,沿着边画一圈,然后再向内连线,但每次都失败,因为总会有一个点连不上。这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点压力。你试过的错误方法越多,挫败感也就越大。在下一周的课堂上,我们要求那些尚未找到答案的人仔细地观看自己知道答案后的反应。特别是当有人在黑板上画出答案后,一个人突然说,我“看”到了答案。 图 12-2 如果你自己在经历多次失败后终于找到完成方式,特别是在你挣扎过一段时间之后,通常会“啊哈”,体验到发现的时刻。这是因为你把线条延伸到了九点所构筑的正方形之外,答题要求中并未要求你不要超出正方形,但惯常的思维模式会倾向于应该在九点正方形之内寻找答案,而不是在整张纸上寻求答案并且认识到问题的范围是整个平面含容九点。 如果出于惯常地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模式,孤立地把九个点的区域作为答案的区域,就很难找到问题的答案。结果就是,你会责怪自己太蠢,或者生气,或者宣称这是个不可能做到的事,或者很笨,当然也会认为这与健康无关。这样,你把能量用错了地方,你并没有看清问题的全貌,而错过了解答问题的整体背景,从而可能错过与自己情形相关的问题。 九点问题提示我们,如果希望解决问题,需要用更加宽阔的视野看待问题。可采用的方式是向自己提问,问题的外延是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把问题视为一个整体等。这就是所谓的采用系统的观点。如果不能正确地系统看待整体,就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满意答案,因为关键的区域总是被错过,即整体区域。 九点问题告诉我们,观察、思考和行动的方式需要超越习惯和制约,以解答、解决或者化解特定类型的问题。否则,我们去辨别和解决问题的努力通常会被自己的偏见和成见所阻挠。缺失整体觉察会妨碍我们看到解决问题存在的不同方向。我们会容易被卡在问题或危机之中,因误读事物的本质和情形而制定错误策略,做出错误选择,而不是通过问题洞察事情的本质,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在被卡住的时候,倾向于产生更多的问题,使情况更糟,甚至放弃解决问题。这种体验让人感到挫败、缺失和不安全。当自信心受打击,对解决其他问题也会心存疑虑。对自己的怀疑成了自我无能的预言。这可能控制我们的生活,以这种方式,通过自身的思维过程有效地把制约强加给我们。通常我们会忘却这是我们自己设置的束缚,进而被卡住并自认为我们无法超越。 图 12-3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仔细考量这一过程,这些内在的自我对话和信念是如何让我们在特定情形中被自己忽悠的。除非践行正念,否则我们很少有机会非常清晰地去关注这些内在的对话,并且琢磨它的有效性,尤其是牵扯到关于自身的想法和信念的时候。例如,当你在遭遇某些问题和困境时,比如学习使用工具、修理机器设备,或者当众演讲,如果你习惯性地对自己说“我无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有件事是非常确定的,你将无法做到。在那个时刻,你的想法兑现了或者把它自身的内容变成现实。说“我不能……”“我永远不会……”总会成为自我应验的预言。 以这种习惯性思维对待自己,一旦面对挑战性问题,就会置身于自己制造的束缚情形中,减少了成功的可能。真实的情况是,你并不真正了解在特定的情况下你究竟有多大能力去应对挑战,如果真正去面对,你的实际能量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放轻松,尝试一些不同的东西,即便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虽然内心依然有些怀疑自己的能力,但还是去试试。我就抱着这样的心态自己修好了很多钟表、车门。有时是在了解钟表或者车门的过程中,就给摆弄好了,怎么弄好的连我自己都一头雾水。 这里的关键是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的局限。然而,如果你的信念、态度、思维和感觉总是制造些不去面对挑战的理由,让你不去承担风险,不去探索对你而言什么是可能的,局限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中,不去探寻问题的全相可能是怎样的,你与它们的关系如何,则极有可能并且毫无必要地束缚了自己,无法学习和成长,束缚了积极改变人生的能力。无论是想减肥、戒烟、不朝孩子大喊大叫、复学、创业,抑或在遭受重大人生丧失之后,或正处在人生中威胁到幸福及你所珍爱的一切的重大变故中,需要怎样才能活下去,怎么做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待事情,对自己局限性和具足的资源的认识,以及怎样看待生活。 犹如在第15章即将看到的,信念和态度、思维和情绪可能对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减压门诊,多数人增强了带着正念和正心面对挑战和承担风险,全然直面逆境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常常惊讶于自己和自己家庭所具有的新勇气和明晰,发现自己的局限在减弱,有能力做过去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为自身具有的新的完整感和关联感而感到振奋。 完整性和关联性是生命本质的基石。无论过去留下了多少伤痕和经历了多少痛楚,固有的完整性依旧存在,伤痕还能意味着什么?既无必要因为过去做过什么或者未曾做过什么,而成为无助的牺牲品,也无须无助地面对现在可能的痛苦。我们生来完整,是伤痕之前的自己,随时可以联结到原本完整的自己,因为真相就是,我们原本就总是在当下。这就是原本的自己。所以在正念冥想中与此联结时,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此时已经超越了伤痕,超越了分离和分裂,超越了正在体验的痛苦。这意味着,在我们的一呼一吸之间,过往创伤所造成的伤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有可能被疗愈,而这种疗愈在开始阶段并不为我们所知晓。这意味着只要我们愿意用圆满的眼光去看待,总有可能去识别、与之工作并有可能超越这些分裂、恐惧、脆弱、不安全感甚至绝望。 正念减压课程或许比其他方法能够帮助人们更多地看到、感受到并且相信这种完整性,帮助人们关注、善待和修复关系性的创伤,修复因为感到孤立、分离和分裂所导致的痛苦,帮助人们发现和奠定自身完整性和关联性的基础。显然,这是终生的任务。对于我们的患者而言,到减压门诊来,是作为成年人去担负起这项终生任务的第一步。 很清楚,从身体入手是理想的开端。正如已经看到的那样,这是非常方便的开始之门。也是通往更大世界之门,身体教会我们许多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课程。还有,我们的身体本身也需要被疗愈。我们多少都背负着一些生理、心理的压力和盔甲。至少,大多数人都遭受过或多或少的伤害,承受一些压力,有的甚至是生理或心理的创伤,或二者都有。有的心理学家倾向于用小写的t来形容小的创伤,而用大写的T来形容灾难所造成的严重创伤,如在第5章中所描述的玛丽所经历的那样。无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活了下来。不管是大写的创伤还是小写的创伤,身体、思想和内心看起来都是分离的,但却构成了疗愈的巨大资源。如能仔细地聆听身体所言,可以教会我们过去许多看起来很难理解的事情,做到与过去达成妥协,以我们的仁慈和智慧去亲近痛楚。身体可以教会我们许多关于压力和疼痛、疾病、健康与痛苦以及如何从痛苦中走出来的可能性的知识。正念是达成和在最深层次培育使我们免受伤害的最佳方法的关键要素。 在疗愈过程中以身体为中心,而且身体可能背负许多疼痛和伤害,无怪乎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呼吸上,你可以把呼吸想象成是身体和情绪之间的桥梁。这也解释了在正念减压课程的起初两周为何要求每天做身体扫描,为何系统地强调身体不同区域的感觉,为何要培育身体是一个整体的感觉,为何十分地关注像进食、走路、移动和拉伸这些基本的行为。所有这些方方面面的身体体验都是我们开始窥视我们整体性的必经之路。及时的日常练习,可以让我们经常地通过这条路安住在对整体性的全然觉察中。 这种培育觉知本身和学习安住其中的过程,总是比我们选择的其他关注对象更为重要,和它的本质同等重要。通过不间断地践行,我们将学会以更加完整的方式在每天的每时每刻中生活,触及我们自身的完整和关联,觉察到我们与他人以及与这个更大的世界的相互连接,并从中发现自己,从生活本身中找到自己。感受完整,即便是短暂地感知,都可以在深层次上滋养自己。这是我们面对压力和疼痛时疗愈的资源和智慧,无论压力和疼痛以什么样的面目出现。 **** 也许你不会太惊讶,“健康”一词的本意是“完整”。完整意寓整合,一个系统或生命所有部分的相互联通性,一个整体。完整本质上是总在当下。某些手臂被截肢或者失去身体某些部分的人,某些患了不治之症的人,在根本上依然可以是完整的。他或她需要与这种生理上的丧失达成妥协,并能够意义深远地去体验这种完整性。这当然需要深刻地改变自己对自己、对世界和对时间的观念,甚至对生命本身的观念。与事情如其所是地达成妥协的过程本身就是疗愈过程的体现。 虽然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完整的,但它们依然蕴含在更大的完整性之中。我们身体上是完整的,正像我们已知的那样,身体不停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所以,虽然身体是完整的,但也不断地变化着。身体毫无保留地融入更大的整体,融入环境、融入地球、融入宇宙。以这样的方式,健康被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固化的状态,一旦获取便不可变的状态。 **** 完整(wholeness)这一概念不仅是字面上健康(health)和疗愈(healing)的意义(还是“神圣”(holy)的意思),我们发现,它也蕴含着正念冥想和医药的深刻内涵。显然,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词都是相互关联的。著名的博学家戴维·波姆认为,理论物理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探索自然本质的完整性。英语中医学(medicine)和冥想(meditation)的词根都是拉丁语的mederi,其意义是“疗愈”(to cure)。Mederi本身源自古老的印欧语系,意思是“用来测量”(to measure)。 现在正念冥想和医药的字面意思中哪里还有测量的意思?完全没有了。以通常的方式去理解测量,是指用外在的标准去度量事物。但测量还有一个更为古老和具有柏拉图式的含义,用波姆的话来说,所有的事物原本都有其自身的“正确的内在尺度”,这才使事物成为这种事物,正是如此才使之具备原本的特性。用这种眼光去看待“医药”,用其正确的内在尺度去衡量,应该是使生命从疾病或伤害中得到恢复的方法。同样的道理,而正念冥想是指以仔细的、非评判的、自我观察的方式直接感知自身原本正确的内在尺度。遵循这条正确的内在尺度脉络,这是完整性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以这样方式看,在医疗中心的诊所内训练正念冥想,就不如初看起来的那么牵强附会了。 选择正念训练,以特定的正念冥想训练作为正念减压和减压门诊课程中主要和统一的元素并非任意为之。正念减压教授的正念冥想训练有别于其他许多普通的放松训练和压力释放方法,有其独有的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这是一扇通往直接体验的完整之门,这种体验需要通过持久地聚焦于无为和同在才可获得,而相对于其他着力于行动和达到一定目的的方法而言,这并非易事。罗杰·威尔士博士,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教授认为,正念冥想最好被认为是意识的科学。学贯东西方心理学的威尔士博士自己和他的学生长期践行正念。他强调,意识(mind)学科的工作范式有别于传统的西方主流心理学范式。以意识学科的观点来看,平常所谓清醒的意识状态远未达到最佳的意识状态。这与西方心理学范式并不矛盾,这种观念超越了在西方心理学占支配地位的观念,至少直到最近,病理学和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在正常的清醒意识状态中,让患者恢复到“正常”功能。与传统范式截然不同的“正交”观点的核心是,相信经由正念冥想,深入地参与到个人的、高强度的、系统性的意识训练,可以把人从持续不断、深受制约的扭曲状态下解放出来,这种扭曲状态左右我们日常情绪和思维过程的特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这些扭曲会持续地削弱我们去全然地体验原本的完整。 许多伟大的思想基于完整性的观点和在生活中实践完整性。卡尔·荣格,伟大的瑞士心理学家,给予亚洲的打坐传统以极高的评价。他写道:“完整性问题支配了极具冒险精神的东方思想长达2000余年,在这方面,方法和哲学教义已经发展到足以让西方所有的努力显得相形见绌。”荣格深刻地理解了正念冥想与如何实践完整性之间的关系。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清晰地表达了以完整性的眼光看待事物的重要性。在最近的八周正念减压课程中,我们给患者一本小册子,里面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封于1972年3月29日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信。那天,我剪下了这份报纸,保存至今。现在,岁月让纸已发黄,并且脆得极易损坏。这段话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部分是因为它很好地形容了冥想训练的本质,还有部分原因是这段话来自著名的科学家,他革命性地改变了我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证明了时间与空间、物质与能量的关联性。 当时,爱因斯坦居住在普林士顿,在研究所从事前沿研究。经常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件征求爱因斯坦对他们个人遭遇到的问题的建议。在普通人看来,爱因斯坦有着独特的智慧和声望,由于他的科学建树,虽然真正理解的人不多,但都知道这是革命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有着伟大的人文关怀的声望,因为他直面人道主义事业和直言不讳。很多人认为他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虽然他本人对此可能从未理会。这段话引自爱因斯坦给一位犹太教士的回信,这位教士认为他无法安抚自己19岁的女儿,她因为自己妹妹的去世而感到难过,“妹妹是个纯洁美丽的16岁少女”。教士写给爱因斯坦的信充满因孩子去世而带来的人类最为痛苦的体验,明确地哭求帮助。爱因斯坦回复到: 人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称之为“宇宙”的一部分,是有限空间和时间的一部分。人所体验的自己,他的思想和感情,是与其他部分分隔开的,这其实是意识造成的错觉,这种错觉是我们的牢狱,把我们限制在个人欲望及身边亲近的几个人的感情上。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从这个牢狱中解放出来,通过拓展我们慈爱的范围,拥抱所有的生物和整个自然界的美妙。没有人可以完全达到这个境界,但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本身就是解脱的一部分,也是内在安全感的基石。 在回复中,爱因斯坦认为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所囚禁而变得盲目,为自我中心所局限,只关心我们自身的生活和渴望。他没有轻视如此重大丧失带来的体验和痛苦,一点也没有!他只是强调(我们往往会)压倒性地全神贯注于我们孤立的个体,忽视和屏蔽他人的存在,而这是更为基本的真实,这实际上囚禁了我们自身。在他看来,我们所有人都是这个世界的匆匆过客,就像是流动着的有高度结构的能量的快速聚散。爱因斯坦是提醒我们,完整性比孤立性更能体现事物的本质。他提醒我们,孤立地看待事情并忍耐其实是一种错觉,从根本上讲,是对自身的囚禁。 当然,从道理上讲,我们分别生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这在一定意义上讲,我们是独立的存在,我们特别的思想和感受是独特的、美妙的,是充满挚爱的关系。当这种连接和联系被破坏时,我们会感到巨大的痛苦。这完全可以理解,尤其是当年轻人逝去时。但与此同时,这也同样真实,我们同时存在,却也像水流中小小的急流和漩涡与大海中起伏的波浪,转瞬即逝。如同漩涡和波浪,我们的生活虽然是独特的,但也是一个更大的整体表达,这种表达方式总会超出我们的理解能力。 爱因斯坦提醒我们,如果忽视了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观念,我们只看见了活着的这一面,这种观念强化了我的生命、我的问题、我的丧失、我的痛楚,(认为)这些才是最为重要的,这使得我们看不见其他人,而从多维度的视角看,我们的存在并不是真正孤立和独特的,当我们认同自己是永恒的固定的“自己”时,在爱因斯坦看来,这是意识的错觉,一种自我囚禁的形式。他在其他地方写道:“作为一个人的真实价值首先取决于他对从自我囚禁中获得解脱的衡量和了解。” 对于这种陷于此类错觉的困境和陷于小我,爱因斯坦给出了他的妙方,他也用自己的人生向我们展示了其有效性,那就是透过有意识地培育对所有生命的关怀来突破意识中的这种视觉错觉,欣赏我们自身和所有生物作为无限的相互关联着的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以美丽的方式呈现。作为获得自由和内在安全感的方式,爱因斯坦没有仅仅以浪漫的或哲学的方式表达,他理解这需要通过一定的努力来达成,从我们自己的思维习惯和错觉的牢狱中解放我们自己。他认为,这些工作,本质上就是疗愈。 再回到九点问题上,我们已经看到我们是如何看待问题,延伸地说如何看待世界和我们自己,这会深刻地影响着我们能做什么以及我们能够多大程度地去爱。以完整性的眼光看世界意味着认为没有孤立发生的事情,所有问题都需要放在完整的系统脉络中考量。以这种方式看事情,可以感知到位于我们体验之下的相互关联的原本网络,并融入其中。以这种方式看问题就是疗愈。以这种方式看问题会帮助我们看到在某些方面,我们是非比寻常和不可思议的,与此同时,也不会无视于在某些方面,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而是(认识到我们是)更大的、正在展开的整体的一部分,我们的人生就像大海的波浪,在这被我们称为“人生”的短暂时刻里起起落落,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