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导航
音频文本内容
第36章 觉知之道 在我们(西方)的文化中,并不熟悉“道”这一说。这个概念源自古代中国。道是对世间万物,包括存在与不存在以及一切事物变化着的本性的普适的法则。这就是“道”,这里我们用大写的“道”表示(the Way)。道是世界按其自身法则运行的自然呈现。没有什么是做出来或外力的产物,所有一切仅仅是自然发生。依照道的法则生活,需要理解“无为”和“不争”,你的生活已经做了该做的一切。挑战来自你是否能够看见这一点,按照顺其自然的法则生活,从而获致与万事万物和每时每刻的和谐。这无所谓主动或者被动。这超越对立,是内省之道、获得智慧之道、疗愈之道,更是接纳和宁静之道,是身心审视自身、认识自身之道。它是关乎有意识地生活的艺术,了知内在的资源以及外在的资源,而且我们可以有个基本的认识,无所谓内在或外在,它蕴含着深邃的伦理。 在我们的教育中这部分依然过少。一般而言,学校并不重视“存在”,或者注意力训练,尽管这种情况正在迅速改变。既然学校不教授正念,我们唯有自己从自身去寻找途径。行动,仍是现代教育的主流通用货币。可悲的是,这种作为常常是片段的、变质的,好像已从注重谁在做和可能从“存在”中学习到什么分离了。常常,甚至是太过经常,我们都是在时间的压力下行动的,好像我们是被世界的节奏挤进了生活里,没有停下来歇息,看看我们在哪里,要往哪里去的那份奢侈,我们不知谁在做着这一切,以及为何要做。觉知本身好像并没什么价值,也没谁教我们觉知的丰富性以及如何培育、使用并安住于觉知之中。觉知可以让我们突破局限和专制思维,平衡我们的思维和情绪,作为智力独立的一面发挥作用,事实上也是如此。 已经有事实表明,觉知对我们是有很大帮助的,或许通过小学的一些简单练习,我们知道了我们本身并不是我们的想法,我们可以看着想法来来去去,并学会不抓着想法不放,或者紧紧追逐想法。即使在那时候我们对此还没有十分理解,但仅仅聆听就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样地,知道呼吸是一个同盟,对我们也很有帮助,只要关注呼吸就可以让我们回归平静。或者无所事事也挺好,我们不必总是来回奔跑、十分努力或者争来争去,以证明及感觉到自己的存在,争取获得什么认可——我们原本就是完整的。 儿时的我们不一定知道这些,除非是读过《罗杰先生的邻居》(Mister Rogers’Neighborhood)或者《芝麻街》(Sesame Street)的那一代人,不过,也还不算晚。任何时候,你要是决定是时候与自身的完整重新联结,那就是最佳的开始时间。在瑜伽传统中,人的年龄不是从出生开始计算的,而是从你开始练习瑜伽计算的。从这一点说,如果你已经开始练习正念,那么你现在才只有数天数周或者数月大小。真是太美妙了! 看起来有点怪?这正是我们邀请被医生们转介到正念减压门诊的那些人认真投入所做的事情。这是了知探求一种存在之道,一种生活之道,一种重新站在起跑线上全神贯注之道,它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就在此时,在生活所有的苦难和混乱之中。但是如果从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哲学层面来探求这些,将是一次思维的死亡练习,只是让已经拥挤不堪的心灵填满更多的概念。 你已被邀请,和那些受邀请的患者一样,秉承经久不变的正念和正念减压的精神,坚守在致力于和你的生命同盟存在的领域工作。沿着正念的道路,你亲自领略事物自身的变化,当你改变了你和你身体的关系,和你想法的关系,和你心灵的关系,以及和外部世界的关系。如同我们在最初所见到的那样,这是一份踏上生命旅途的邀约,一份在觉知中领略生命这场探险的邀约。 这场探险包含了一个英雄般的追求的所有要素,沿着生命的道路寻找自己。可能在你看来有些牵强,但我们见证了我们的患者就像古希腊的男女英雄,在他们自己的奥德赛之旅,被自然和命运折磨着,现在已经踏上了疗愈之旅,踏上自我完善的实现之旅,最后将踏上回家之旅。 事实证明,在这个探索中我们不必走得很远才能与我们内在的自己重新建立联系。在任何时候,我们离家都很近,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近。倘若我们能简单地全然地觉知眼下这一刻、这一次呼吸,我们就可以立即在此找到宁静与平和。我们可以立刻回家,回到身体,如其所是地安住于身体,如其所是地处在此刻中。 当你行走在觉知的道路上,系统地把一份意识带入到生活的体验中,这会使你的生活更加富有朝气、更加真实。从未有人教过你怎么做,也没人告诉你这是值得去做的,这已经无关紧要。一旦你准备这份探寻,你会找到你。这是事物展现自己的方式之一。每一个瞬间都是你余生的第一个瞬间,当下是你唯一可以真正活着的时刻。 正念练习提供了一次机会,让你可以沿着你生命之路,睁开双眼,清醒着而不是半梦半醒,在世界里中做出有意识的回应,而非自动的、下意识的反应。最终的结果微妙地有别于其他的生活之道,在此,我们知道我们在沿路探寻,我们遵循道,我们是清醒的并且有觉察的。没有人命令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没有人告诉你要跟随“我的道”。要点在于,只有一条道路,但这条道路会衍生出众多不同的道路,由于人群,风俗习惯,和信仰而千差万别。 我们的工作,大写的工作,在于发现我们自己的道路,乘着变化之风、压力之风、疼痛之风和苦难之风航行,喜悦和慈爱之风,直到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其实并未离开港湾,我们并未和最真实的自己分离,那个自在的家园,或者只要我们纯粹地记得,我们就在家里。 带着真挚和恒常的态度,就不会在这份功课上失败。冥想不是放松的同义词。你要是仅仅练习放松,到了最后你未必能放松,你可能认为你失败了。如果你练习正念,唯一的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你是否愿意看到并与事情在这一时刻,以其本来的状态同在,包括不舒服以及紧张,包括你关于成功和失败的想法。如果你能够做到,那你就不会失败。 同样,如果你以正念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你的回应也不会失败。单单是保持觉知就是一个强大的回应,可以改变任何事情,以及为成长和行动开启新的选择。 但有时候,这些选择可能不会立即显现。也许你清楚地知道不想做什么,但未必清楚什么是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也同样不代表着失败。它们是具有创造性的时刻,一个未知分晓的时刻,一个需要耐心的时刻,专注于未见分晓的时刻。即便是困惑、沮丧、烦乱也可以具有创造性。如果我们愿意的话也可以和这些烦扰一起工作,在一刻接着一刻的当下保持觉知。这是在面对全然灾难的左巴之舞,这是一场引领我们超越成功和失败的运动,已存在之道让我们生活的体验自行展开,无论是希望还是恐惧,在全景呈现生活的舞台上,扮演着自身,每一个瞬间都是繁花盛开,而我们全然地与当下同在,为此、在此。 觉知之道有着自身的结构。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描述了这种结构的细节。我们已经触及到它是如何与健康以及疗愈联系在一起的,如何与压力、疼痛和疾患,以及身体、心灵和生活本身的起伏跌宕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一条必经之路,在每天的练习中给予培育。这并非一门哲学,这是一种存在的方式,一种在每一刻生活的方式,全然生活的方式。唯有亲自走过,这条路才属于你。 正念是毕生的旅途,但这条道路,并不通向任何地方,只是带你找到你自己。觉知之道始终存在于此,你随时可以踏上这条道路,所有该说的都说了,该做的都做了,也许其中的本质,唯有在诗歌的意境中、在你心灵的静默之处以及平和的身体之中才能够被捕捉到。 那好,我们一道来到了旅途的这个节点,让我们把这一刻融入伟大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的诗情画意中,有如他在诗歌《保持安静》(Keeping Quiet)中所吟诵的…… 现在,我们数到十二, 然后,我们保持止静。 就这么一次,在地球之表, 让我们不去用任何语言诉说; 让我们暂停一秒钟, 不要不停地舞动手臂。 这将是奇异的一刻, 没有匆忙,没有引擎。 我们全然聚在一起, 在这突临的新奇中。 冰冷大海中的渔夫, 不会去伤害鲸鱼。 收盐的男子汉, 注视着受伤的双手。 那些准备着环境之战, 油与火的战争的人。 没有幸存者的胜利, 将穿上干净的衣服, 与兄弟们四处游荡, 在阴凉处,无所事事。 我所需要的, 不应与完全的闲散混淆。 生活就是那样, 我不要装载着死亡的车。 倘若我们不那么一根筋, 如此专注于 生活前行, 就一次,可以什么都不做, 或许一个偌大的静默, 可以打破这无边的悲哀, 从未了解自己, 以及以死亡威胁自己的忧伤。 或许,大地会教导我们, 当万物看似死去, 而后来证明满是生机。 现在,我将数到十二, 现在,我将数到十二, 本书由“行行”整理,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书或者想获得更多免费电子书请加小编微信或QQ:2338856113 小编也和结交一些喜欢读书的朋友 或者关注小编个人微信公众号名称:幸福的味道 id:d716-716 为了方便书友朋友找书和看书,小编自己做了一个电子书下载网站,网站的名称为:周读 网址:http://www.ireadweek.com 现在有一股强劲的增长运动把正念带入小学和中学教育,以及学院和大学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