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文本内容
引 论 一、本书写作的动机与目的 毛泽东,现代中国革命之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最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而且影响到世界历史的进程。毛泽东作为20 世纪的一位巨人,他的理论,不 论正确与错误,他的实践,不论成功与失败,都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都成 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的历史遗产。他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中国社会的各 个方面。正是由于毛泽东的这种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无论在中国,还是在 外国,对他的研究历久不衰。 对毛泽东晚年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是整个毛泽东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与现实最为切近,最有意义。毛泽东在1937 年把整个中国现代革命分为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大部分,并比做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毛泽东 上篇文章做得很好,他自己也满意。下篇文章开头较好,但整个来说并不成 功,他自己也不满意。1956 年,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的社会 主义建设怎么搞?没有经验。毛泽东进行了大胆的艰辛的探索,先是进行了 大跃进、人民公社的“ 大试验” ,后又进行了“ 文化大革命” 的“ 大演习” 。 他提出的理论和思想,他进行的一次又一次的大胆试验,不论正确与否,成 功与否,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事业都有直接的借鉴意义。近几年来国内国 际事态的发展更显得研究毛泽东晚年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紧迫性。 科学研究是探索性的工作。唯有新的探索才有兴味。晚年毛泽东的理论 与实践确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思索的问题: 为什么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上篇文章做得很好,而下篇文章没有做好 呢?为什么像毛泽东这样的领袖人物在晚年错误愈来愈严重,陷入了悲剧 呢? 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很大成绩,是成功的。毛泽东并不满足, 认为基本上是抄苏联的,缺乏创造性。他要探索自己的道路,搞得更好些。 这完全正确。可是,就是在此之后却发生了大跃进、人民公社的严重错误, 反而没有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搞得好,这是为什么?有什么经验教训? 1957 年,毛泽东总结了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 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可在实践上,反而不如以前处理得好。以前虽然也 有扩大化的错误,但远没有1957 年反右斗争扩大化那样严重,把大量的属于 人民内部的矛盾当作敌我矛盾,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这是为什么?在后 来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在“ 文化大革命” 中,文件上也写着要正确区分 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而实践上依然是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 盾,乃至敌我颠倒,这又是为什么? 1958 年,毛泽东在许多会议上的讲话中发表了不少尊重唯物论、尊重辩 证法、尊重群众的言论,有些思想发前人之未发。可是在实践上却陷入了主 观主义、唯心论、形而上学,如何解释这个矛盾?他自认为总路线、大跃进、 人民公社是从群众中来的,集中了群众的经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的, 可实际上却脱离了群众,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矛盾又如何解释? 人民公社化运动明显地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马克思主 义的基本原理。毛泽东在第二次郑州会议上也承认人民公社生产关系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