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2TTS

将您喜爱的书籍转换为有声读物。上传、转换并聆听您的个人有声书库。

《关于说话的一切(+汤质)》的音频列表

返回全部

爱情如战争,成长是赛跑

爱情如战争,成长是赛跑 更复杂的经验,需要我们用更复杂的隐喻来处理。除了以物体和物质来理解我们的经验,我们还能通过某些抽象的事物来理解另一些更抽象的事物,最典型的案例是用战争来类比理解爱情,也就是"爱情即战争"的隐喻。我们会说: 我朝她发起了攻势。 我们赢得了她的芳心。 突破了最后的防线,就这样被你征服。 我和她两败俱伤。 我是爱情中的失败者。 与"爱…

隐喻

隐喻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类比来理解世界,却很少察觉到这件事,我们总是觉得只有在需要修辞或说理的场合中才需要主动使用类比。类比对思维的影响之所以广泛却难以让人察觉,是因为类比通过一种隐喻机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话语。 什么是隐喻机制?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丢掉一个垃圾,也会劝别人丢掉某个思想包袱,甚至还会觉得自己或某人“丢掉”了初心。思想包袱和初心到底是…

无处不在的三种类比

无处不在的三种类比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思维与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用名词来指代一个对象,用形容词来描述对象的属性,用动词和介词来描述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能习得更复杂的语言,掌握更多概念,认识更多属性、关系和对象,皆是因为类比的力量。 当学习一个形容词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它的近义词,比如用美丽来理解优雅,用温柔来理解和蔼。这些基于…

归纳法的尴尬

归纳法的尴尬 总的来说,归纳负责在经验材料中建立类型化的对象,识别因果关系。归纳强度的提升,让对象变得更加具体,关系变得更加明确。借助统计学这样的数学工具,人们得以处理无限大的对象——再大的总体,也可以通过有限的样本来间接地认识。特征成了变量,我们把这些“量”带入严谨的推理空间,演绎出了一系列可靠的相关关系,最终建立了我们需要的功能性联系。 那些放之四海而…

从定性到定量

从定性到定量 人类为万物定量的历史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我们创造数字、研究数学,是为了创造一种工具,用最精确的方式来描述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式语言。千百年来,数学家们为此付出了卓绝的努力,谁承想,到了20世纪,人类所有关于定量的智慧集结起来,反倒直接消灭了因果关系,而消灭因果关系的罪魁祸首,就是统计学。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被统计学笼…

从直观到实证

从直观到实证 今天的知识更精确的根本原因是归纳方法进步了。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著作《逻辑体系》中归纳梳理出了5种方法,简称“穆勒五法”,将归纳从一种不自觉的认知方式提炼成了研究因果的方法,为实证科学奠定了基础。 穆勒五法的第一个方法 求同法 ,就是最经典的归纳法。科学家在情境1中观察到事件A、B、C、D和现象W、X、Y、Z…

从二元到多元

从二元到多元 这类知识能让你在付出极低认知成本的情况下,为复杂对象建立起一个简化理解的框架。它是一种相对高级的归纳,能帮助我们超越“原始人归纳法”的局限性。 原始人归纳法是我杜撰的词,泛指那些基于二分法的简单归纳,比如好人/坏人、危险的事/安全的事、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工作、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二分法是基于单个变量的粗暴分类,而且我们还说不清这个变量是什…

什么是“归纳”

什么是“归纳” 如前所述,归纳是从小范畴中发现大范畴、从个别(特称命题)中发现一般(全称命题)的推理。在逻辑学中,归纳的标准形式如下: 观察到A、B、C都属于S且是P, 没有东西被观察到属于S且不是P, 所有S都是P。 例如,动物A、B、C都属于天鹅,且是白色的, 没有观察到天鹅不是白色的, 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归纳推理的本质,是基于对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观…

会推理的魔法机器

会推理的魔法机器 信息论的创始人克劳德·香农发现,形式逻辑的判断与计算能力,是可以外包给机器执行的。1938年,香农发表论文《继电器与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发现布尔逻辑中的真假值可以和电路开关相对应。线路闭合,电流通过,表示1;线路断开,电流受阻,表示0。我们还能在电路中加入特定结构的开关来实现且、或、非的逻辑关系,这就是电路图上的逻辑门——与门、非门和或…

命题逻辑与命题演算

命题逻辑与命题演算 词项逻辑关注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逻辑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分为基本命题和复合命题。前面的AEIO是基本命题,所谓复合命题,是由两个以上的基本命题加上 命题 联结词 构成的。比如“所有苹果都是食物,而且食物都可以吃”就是一个复合命题,“而且”就是命题联结词。除了“而且”,还有“并非”“或者”“如果……那么……”“等于”等…

显示 1-10 项,共 45 项
每页显示:
1 2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