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音频作品

探索音频作品

隐喻

隐喻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用类比来理解世界,却很少察觉到这件事,我们总是觉得只有在需要修辞或说理的场合中才需要主动使用类比。类比对思维的影响之所以广泛却难以让人察觉,是因为类比通过一种隐喻机制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话语。 什么是隐喻机制?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丢掉一个垃圾,也会劝别人丢掉某个思想包袱,甚至还会觉得自己或某人“丢掉”了初心。思想包袱和初心到底是…

无处不在的三种类比

无处不在的三种类比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思维与语言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用名词来指代一个对象,用形容词来描述对象的属性,用动词和介词来描述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我们之所以能习得更复杂的语言,掌握更多概念,认识更多属性、关系和对象,皆是因为类比的力量。 当学习一个形容词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它的近义词,比如用美丽来理解优雅,用温柔来理解和蔼。这些基于…

归纳法的尴尬

归纳法的尴尬 总的来说,归纳负责在经验材料中建立类型化的对象,识别因果关系。归纳强度的提升,让对象变得更加具体,关系变得更加明确。借助统计学这样的数学工具,人们得以处理无限大的对象——再大的总体,也可以通过有限的样本来间接地认识。特征成了变量,我们把这些“量”带入严谨的推理空间,演绎出了一系列可靠的相关关系,最终建立了我们需要的功能性联系。 那些放之四海而…

从定性到定量

从定性到定量 人类为万物定量的历史是从结绳记事开始的。我们创造数字、研究数学,是为了创造一种工具,用最精确的方式来描述万事万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工具就是我们所说的形式语言。千百年来,数学家们为此付出了卓绝的努力,谁承想,到了20世纪,人类所有关于定量的智慧集结起来,反倒直接消灭了因果关系,而消灭因果关系的罪魁祸首,就是统计学。今天的世界,是一个被统计学笼…

从直观到实证

从直观到实证 今天的知识更精确的根本原因是归纳方法进步了。19世纪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其著作《逻辑体系》中归纳梳理出了5种方法,简称“穆勒五法”,将归纳从一种不自觉的认知方式提炼成了研究因果的方法,为实证科学奠定了基础。 穆勒五法的第一个方法 求同法 ,就是最经典的归纳法。科学家在情境1中观察到事件A、B、C、D和现象W、X、Y、Z…

从二元到多元

从二元到多元 这类知识能让你在付出极低认知成本的情况下,为复杂对象建立起一个简化理解的框架。它是一种相对高级的归纳,能帮助我们超越“原始人归纳法”的局限性。 原始人归纳法是我杜撰的词,泛指那些基于二分法的简单归纳,比如好人/坏人、危险的事/安全的事、喜欢的工作/不喜欢的工作、重要的事/不重要的事。二分法是基于单个变量的粗暴分类,而且我们还说不清这个变量是什…

什么是“归纳”

什么是“归纳” 如前所述,归纳是从小范畴中发现大范畴、从个别(特称命题)中发现一般(全称命题)的推理。在逻辑学中,归纳的标准形式如下: 观察到A、B、C都属于S且是P, 没有东西被观察到属于S且不是P, 所有S都是P。 例如,动物A、B、C都属于天鹅,且是白色的, 没有观察到天鹅不是白色的, 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归纳推理的本质,是基于对特殊的代表的有限观…

第十章 神话到神器

自金融交易市场诞生以来,就一直是一个缔造神话的地方,这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一夜暴富的传奇,也上演着亿万富翁瞬间变为穷光蛋的残酷现实。 当商品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至今,股票致富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金融衍生品”才是真正的神器。有了这种神器,既可以让约翰·保尔森这位籍籍无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在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哀鸿遍野的时候获取高达38亿美元的利润,从而成为当年…

第九章 谁是欠债天王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放贷的是大爷,借债的是孙子”,借债的肯定不能比放贷的过得还奢侈、拉风,这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可在当今的世界上,还真就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有这么一个村子,大概有200多户人家,其中有几家大户,有的是因为家里人多,所以算大户,有的是因为家里非常有钱,当然更算是大户。 人口多的家庭以钟家为代表,家里一堆人…

第八章 人民币国际化,臆想还是理想?

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天天听着美元贬值,美联储印钞之类的话,不少中国人开始憧憬了:人民币是不是可以将其取而代之呢? 从此以后,咱中国人也像美国人一样牛气哄哄,用印钞机把成堆的纸张哗啦哗啦印刷成人民币,扛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购买各种实物商品、服务和资源,想买豆浆买豆浆,想买油条买油条,羡慕死那些老外们! 这就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 人民币国…

第七章 大城市的房价会不会降?

21世纪,什么最贵? 看过《天下无贼》的人都会条件反射地回答——“人才!” 别做梦了! 在中国的21世纪,最贵的是大城市的房子! 房价贵不贵,国际上最流行的一个参照物就是这个城市普通居民的收入,这叫房价收入比(HousingPrice-to-IncomeRatio),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与住房价格之比,国际上一般在4~6之间,极高的和极不正常的房价收入比…

第六章 通胀还是通缩

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至今,短短的二三年时间里,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可谓是在通胀和通缩之间已经摆动了三四个来回了,到底这个世界的未来,是要通胀呢,还是要通缩? 政府告诉我们说,CPI增幅数据就能代表通货膨胀水平。 对此,我想起来一个词儿——“很傻很天真”! 问一个问题:“天上会掉馅饼吗?” 的确,一般人都认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问题是,不管你信不信,…

显示 241-252 项,共 354 项
每页:
« 1 ... 20 21 22 ...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