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2TTS

将您喜爱的书籍转换为有声读物。上传、转换并聆听您的个人有声书库。

《关于说话的一切(+汤质)》的音频列表

返回全部

新实用主义语言观

新实用主义语言观 此处主要的理论资源来自美国哲学家罗伯特·布兰顿,他是著名的匹兹堡学派的领军人物,该学派的语言学理论也被称为新实用主义语言学。 布兰顿的思路可以概括为“推论主义”。他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用推论主义来辨析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个“非强制的强制力”,准确地说,就是阐明“语言的内隐规范性”。自维特根斯坦 以来,语言学界普遍认同“语言意义来自使用,语言的…

“通透”的理解从何而来

“通透”的理解从何而来 在无限伸展的抽象之梯之上,在巨大的问题域之中,持续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姿态,你的头脑会越来越清楚。表面上看似问题越来越多,本质里是“真问题越来越多,假问题越来越少”,或者说是“真命题越来越多,伪命题越来越少”。 当然,这里的真假是个辩证概念,假问题当年也是真问题,准确地说,它是我们抵达真问题的阶梯,是真的问题被盲区和成见遮蔽时的形态。…

抽象之梯与问题之锤

抽象之梯与问题之锤 “抽象之梯”不是什么新奇说法,这是语言学家塞缪尔·早川提出的一个概念,常常出现在各种写作教材中。抽象之梯的底部是最具体的概念,顶端是最抽象的概念。 我们使用的每一个概念都处于抽象之梯之上。好的写作教材会告诉你,要想办法让自己的语言停留在上或下的其中一端,避免悬于中间。也就是说,要么使用最抽象、最具概括力的表达,要么描述最具体、最精微的经…

用关键概念来“打开”思路

用关键概念来“打开”思路 在上一章里,我们通过一系列推演重新处理了“自信”这个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本章我将以它为例,进一步阐明语言具体能如何整理经验,带来启发。 日常生活中,当我们谈论“自信”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先不管它是什么,“自信”首先是个词语,所有词语都是我们对特定经验范畴的标出,我们可以把这个标出过程称为范畴化或概念化,是对具体经验的抽象把…

三个世界

三个世界 让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推演。 上图中有一个待表达的对象、一位说话人和一位受话人。惯常理解是,说话人基于对对象的观察和理解,组织出语言,传达给受话人。 首先要深究的是,将 现实世界 的客观对象,变成 心理世界 的经验内容,需要经过何种加工;其次要追问的是,我们的心智是如何将心理世界的经验内容处理成 语言世界 中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的;最后,我们才能…

I see you

Iseeyou 说到把人当人看,我想起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不同类型的人,可能会有两种完全对立的心理取向:一种取向是,对抽象的人报以善意和博爱,对真实的人感到厌恶;另一种则相反,对抽象的人感到厌恶,对眼前的人报以善意。 我的经验是,抽象和具象的区分不在于他是否出现在了你眼前的物理空间里,而在于他是否作为一个具体的人出现在你的心理世界里。 有时去外面办业务,…

进入地狱,失去天真

进入地狱,失去天真 写到这里,有人会说:你讲的这些东西,一旦成为技巧,岂不是又陷入怪圈了?若将那些真情告白理解成策略性行动,难道不是一种更精致的虚伪? 在逻辑上,我无法给出否定的答案,这是个死局。如果我们一定要用眼睛直视理性之光,就难免失去天真。 这正是萨特留给我们的悲观命题。房间里的三个鬼魂,其实对应着你、我、他。如果作为对象的“你”和“他”不存在,“我…

让自己不舒服的坦诚

让自己不舒服的坦诚 怎么破解这种局面呢?我们需要把友善和冒犯的位置调换一下,从“策略性友善,无意识冒犯”变为“策略性冒犯,无意识友善”。 去看看那些优秀的沟通教材里给出的案例,你会发现,大多数打动人心的对话都符合这个条件,它们都是“看似冒犯,实际上却体现了真诚和善意的话”。 比如这样的句子: “我下面的话肯定会让你不舒服,所以我纠结了半天,但还是得和你说。…

打破预期,顺应张力

打破预期,顺应张力 关系侧的目标是“通过语言与他人建立亲和关系”,因此我们的基本问题可以转化为: 为什么有些语言能创造与他人的亲和 关系,其根本原理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话就能说到别人的心坎里? 答案是,这些话通过某种“特别的方式”,制造了一种 深层次 的相互尊重 。 尊重是社会动物的一种交往姿态,具体来说,是一种承认对方权力存在的姿态,而这种特别的方式…

沟通的根本动机与终极目标

沟通的根本动机与终极目标 到这里,我们才引出了本章最根本的问题——我们玩语言游戏的根本动机和终极目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传递某个讯息吗?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符号互动是信息来往,人与人之间的符号互动才能成为语言游戏。驱动我们玩这个游戏的,绝不是什么讯息的传递,而是对 关系 的构建。个别时候,我们希望这种关系是平等的,但多数时候,我们希望它是有利于自己生存…

显示 31-40 项,共 45 项
每页显示:
« 1 3 4 5 »